许美静演唱会“退票”风波:一场有预谋的情怀收割
2024-06-02 10:21:17

作者|豆芽

“整场演唱会唱了不到10首歌” 、退票“经典代表作竟然给乐队唱” 、许美“跟粉丝互动了一个小时 ,静演抽中的唱会场还是托 ?”……

许美静演唱会“退票”风波:一场有预谋的情怀收割

继“五月天假唱风波”之后 ,演出行业又出现新事故  。风波4月20日,预谋香港免费资料大全许美静南京场的怀收演出现场因注水过于严重引发粉丝的不满  ,甚至在现场集体喊话主办方“退票” 。退票据现场观众的许美反馈,近2个小时的静演演出时间 ,许美静本人实际演唱的唱会场时间加起来不足半小时 ,是风波“看过最糟糕的演唱会” 。

许美静演唱会“退票”风波:一场有预谋的情怀收割



许美静演唱会“退票”风波:一场有预谋的情怀收割

作为拥有《城里的预谋月光》《遗憾》《都是夜归人》等多首金曲的歌手 ,许美静是怀收很多人的青春回忆 ,因此不少粉丝甚至跨城 、退票买高价内场票,花费上几千元,只为在场感受一波“回忆杀” 。

演出结束后 ,很多粉丝表示“心情从非常期待到失望 ,太差劲了”、“唱不了就别开 ,想赚钱想疯了吧”、“气到失眠” ,甚至不少粉丝直接脱粉,认为“许美静演唱会涉嫌欺诈观众” ,要求官方介入退票  。



4月21日,2024年正版澳门全年免费资料南京文旅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回复,表示“对于是否违规的调查、取证乃至处罚,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观众能跟演出团队之间达成协议,是最好的结果 。”

但目前为止 ,许美静演唱会的合规判断 、观众能否申请退票 ,还没有进一步的结论。



当前,演出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同时 ,假唱、注水、柱子票  、黄牛等行业乱象频发,不断消耗着观众的观演热情。在此之下,消费者观演权益如何保障?演出规范标准如何界定?都成为演出行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在“许美静演出现场注水”事件持续发酵后,也有不少粉丝为偶像站台。

表示“许美静的身体状况不好,这些年也不容易 ,自己能有机会看到就很满足了”、“应该是2021年全年资料免费看经纪人和公司的锅,想捞钱”、“其实对于真爱粉来说 ,她能重新站起来,走向舞台  ,能再见到她就已经很满足。”



但对于大多数现场观众而言,这无疑于一场货不对板的消费欺诈 ,而且回过神来的粉丝也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一场偶像克服种种困难与粉丝见面的双向奔赴 ,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韭菜局 。

最关键的就是关于此次演出的定性 ,虽然在很多粉丝的认知中,这是许美静的“演唱会” ,但在官方售票平台上,标注的实际是“见面音乐会”。在演出行业 ,音乐会与演唱会之间有一定的规格差异和演出要求差异,相比之下 ,演唱会整体的票价和规格比音乐会更高 ,当然现场演出的要求也会比音乐会更严苛 。

有粉丝曝出 ,此次演出前官方在粉丝群中公告过,“本次举办的是歌迷见面会不是演唱会,聊天+唱歌的形式 ,许美静个人最多唱十首歌 。”可见 ,在官方定义下 ,这是见面音乐会,而非演唱会 。

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见面音乐会 ,这个标题本来就是个比较蹊跷的名字,见面会往往是4首歌,最多7首歌 ,音乐会就比较难说 。”



但问题是 ,实际票价和售票平台的上架信息都指向了“演唱会”的规格 。许美静此次见面音乐会的票价在380-1280元区间,对标的就是演唱会的票价,根据网传的截图,内购票直接是从680起步。虽然在售票平台上显示的是“见面音乐节” ,但上架的类目是“演唱会” ,在演出须知中也明确规定“最低演出曲目为15首 。”



从反馈来看,很多粉丝购票时,对于“是见面音乐会,不是演唱会”、“本人最多唱十首歌”等关键信息并不知情。对演出定义的混乱 、不一致成为引发此次舆论风波的关键点 ,也让很多粉丝质疑是“主办方在玩文字游戏 。”



虽然也有粉丝指出是当时歌手本人状态不佳,不得不借外力来完成现场演出 。但实际从现场来看  ,乐队帮唱从走位到分配都很丝滑,不像是临时救场 ,有明显的彩排痕迹 。

某位参与现场演出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网友@小廖同学MinJyye发帖称  ,“歌单的安排都是主办方要求的,我看到要唱代表作的时候当下是非常拒绝的,但没办法只能无奈跟着流程走”, @小廖同学MinJyye还提到 ,“是见面音乐会不是演唱会但票卖得确实很贵,我也比较疑惑 。”



甚至连粉丝互动,都被质疑是“托儿” 。最初发声维权的@杨老板,在视频中表示“抽中的粉丝感觉是提前彩排好的,有个粉丝直接拿出手机在读台词。”

更让现场粉丝失望的是,在大量负面舆论发酵 、现场粉丝高喊退票后,相关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及时解决问题  、安抚粉丝情绪,经纪人反而现场回怼粉丝 ,“你做梦 !”傲慢的态度,再次激化了粉丝的不满情绪 。

高票价但注水严重的低观演体验、被模糊的演出定义、傲慢的处理态度,彻底激怒了粉丝,也让许美静此次演出的负面舆论大面积扩散。目前为止 ,#许美静南京演唱会全场高喊退票# 、#许美静演唱会划水#等多个词条登上热搜,引发关注和讨论。



其实提到演唱会注水,许美静并不是先例。

此前 ,曾轶可深圳场的音乐演出就被粉丝曝出 ,在未提前宣传透露的前提下,现场打碟近1个小时 ,开场前还迟到了半小时,而且该演出虽然是Livehouse ,但票价为680元,高于同规格演出的平均水平  ,引发粉丝不满 、并要求“退票”。

工作室后续出面回应,解释是“由于现场人数太多网络不通,导致验票扫码缓慢 ,因此演出延迟半小时开场”、“现场dj打碟是演出的一部分、也是曾轶可本人在台上dj打碟 ,也许有部分观众并不喜欢和接受 ,但并非演出欺骗 。”



在大规模舆论反弹后 ,最终工作室称可以退票,但只能退1月1日的演出门票 ,争议当晚的演出并没有相关措施 。避重就轻的回复和反映,让粉丝纷纷表示非常“寒心”  。

不仅如此,甚至连天王级歌手周杰伦也出现过演唱会注水争议 ,此前新加坡场的演唱会 ,就有网友表示“演唱会一共就2个小时 ,里面还穿插了很多乐手的献唱,还有魔术表演、特效表演,无关紧要的环节有点太多了 。”虽然没有规模“退票”的声音,但很多粉丝也表示“失望”。



从曾轶可 、周杰伦到许美静 ,为何演唱会注水争议事件频频上演?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演出行业相关法律条例的缺位。

在演出行业爆发后 ,消费者的观演热情被激发,不论是偶像爱豆  、还是老牌歌手,但凡有受众 、有热度的歌手 ,都能“秒售罄”。尤其是演出频次较低的歌手,很多粉丝都是抱着“看一次少一次”的态度,付出了高价去现场观演。但高成本观演下 ,消费者的观演体验没有得到明确保证。

表面来看 ,此次许美静的演出风波,起因是演出规格的界定不清晰 ,导致了本次演出到底是演唱会还是音乐会的争议 ,最终出现了货不对板的争议 。

但核心而言,主要还是因为相关法律的缺位,让主办方有了“演唱会的价格 、音乐会的规格”钻空子的空间 ,导致观演体验大打折扣;同时消费者也陷入了“维权难”的困境 。

毕竟对于实体商品消费而言,消费者有明确的权益保护 。但作为文化消费的一种,音乐演出体验本身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因此消费者即便是遇到诸如假唱、注水等问题 ,也很难成功维权,因此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只能在舆论层面进行约束主办方 ,无法在法律层面实现权益保护。



而且作为演出行业的从业者,对于主办方和歌手而言,演出体验也与艺人 、主办方的口碑密切相关 ,这种明显高价、低体验的事情,其实非常消耗粉丝和观众的信任基础,很多歌手和主办方也在尽力避免 ,以维持自身口碑。

例如 ,此前薛之谦巡回演唱会成都站,就因为歌手突发低烧和扁桃体发炎症状,当天登台后 ,因身体原因无法保证演出质量而被迫中途取消演出、延期举行 ,并给粉丝提供了“保留订单”和“申请退费”两个方案,甚至还承诺报销外地观众的交通酒店费用。

这一操作不仅让粉丝感到被尊重,也吸了一波路人粉,大家纷纷评论  :“歌手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弥补了”、“路人觉得有点感动” 、“主打一个真诚真心 。”



王嘉尔此前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保证演出质量,取消了北京站的演出。但官方也给出了相应的退票方案 ,包括对外地来观演的粉丝的损失 ,也提供了详细的补偿方案 ,最大程度降低了粉丝的损失和失望 。

反观此次许美静的演出争议,不论是货不对板的体验 ,还是置观众诉求于不顾的回应  ,其实最终影响的是歌手自己的口碑 。已经有很多粉丝开始劝退武汉场了,表示“千万别去”、“白给也不去” 。



演出行业爆发以来 ,的确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但也正是这些暴露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不断地规范 、完善 ,才让演出行业运转更加良性 。例如此前的黄牛问题后“强实名”开始普及,假唱事件后行业也更加注重消费者演唱会体验 ,此次许美静演出引发的“演唱会注水”风波,或许也将推动演出行业的进一步规范 。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作者:澳门最快最准资料免费手机网站)